初冬季节,气温逐渐下降,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。学校人流集中,接触密切,一旦人群中有患者出现,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造成疫情扩散,甚至引起局部暴发。因此,冬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,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。
为预防和控制冬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,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,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,现就我校冬季传染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:
一、冬季易发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、麻疹、风疹、流行性腮腺炎、水痘、肺结核等。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,是“吸进去”的传染病。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,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。
二、几种主要传染病及症状
(一)流行性感冒(简称流感)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起病很急,传染性强,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。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。开始表现为怕寒、发热,体温可高达39-40℃,同时患者感觉头痛、全身酸痛、软弱无力,且常感眼干、咽干、轻度咽痛。部分病人可有咳嗽、喷嚏、流涕、鼻塞。有的可见胃肠道症状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。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,发病1-2天后会出现咳嗽、气喘等症状。
(二)肺结核
1.全身不适、倦怠、乏力、不能坚持日常学习工作,容易烦躁,有心悸、食欲减退、体重减轻、妇女月经不正常等轻度毒性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。
2.咳嗽、咳痰。早期咳嗽轻微,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。病变扩大,有空洞形成时,则痰液呈脓性,量较多。若并发支气管结核则咳嗽加剧;如有支气管狭窄,则有局限性哮鸣。支气管淋巴结核压迫支气管时,可引起呛咳或喘鸣音。 3.咯血。约1/3-1/2的病人有咯血,咯血量不等。病灶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,可引起痰中代血或夹血。小血管损伤时可有中等量咯血,空洞壁上较大动脉瘤破裂,可以引起大量咯血。大量咯血后常伴发热,几天的低热是小支气管内血液的吸收所引起的;高热则是病灶扩散的表现。 4.胸痛。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发射作用引起的,不受呼吸影响。固定部位针刺样疼痛、随呼吸和咳嗽加重等,是因为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所引起的。如果膈胸膜受到刺激,疼痛可放射到肩部和上腹部。
5.盗汗。多发生在重症患者,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,严重者衣服尽湿,伴随衰竭感。
三、学生预防注意事项
1.按时作息保证睡眠,根据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;
2.把好“病从口入关”,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。餐前便后要洗手。打喷嚏、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、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、不随地吐痰;
3. 勤换、勤洗、勤晒衣服、被褥。勤洗手、勤剪指甲。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、餐具、毛巾、牙刷等物品;
4. 多饮白开水,拒绝生水;尽量少喝有色饮料;
5. 拒绝“三无食品”,保证足够的营养;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热熟食品;
6.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。
四、家长预防注意事项
1.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。不得已带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假日活动时,应注意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;
2.在家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多参加户外活动,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。
3.如发现孩子有发热、咳嗽、流鼻涕、红斑、皮疹、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,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, 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,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,确保做到“早发现,早治疗,早报告,早隔离”。
4.当您自身出现以上不适时,请尽量安排家里其他人接送孩子,有事情可通过电话与班主任取得联系。
让我们一起携手,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!
泰安六中教导处
2017年12月18日 |